

如今,在嘉興,這樣的太陽能光伏項目已“遍地開花”。福萊特光伏玻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沙家浜社區、平湖市政府等,無論是在企業的屋頂還是居民家的屋頂,抑或是公益性場所的屋頂,細心的你總能看到太陽能電池片的身影。
正是得益于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除了原有的生產制造業務之外,我市不少光伏企業在屋頂找到了“春天”。
屋頂光伏發電站全面“開花”
來到平湖中心糧食儲備庫,記者發現,浙江鴻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屋頂上進行太陽能電池片鋪設的掃尾工作。
據悉,建這個屋頂光伏發電站,鴻禧一共投入了1400萬元,今年9月并網之后,這個發電站預計每年發電200萬度,并全額上網為企業帶來可觀的收益。
其實,把屋頂租給鴻禧,這可是雙贏的事情。鴻禧平湖分公司的副總經理佘震宇告訴記者,這些電池片的壽命大概是20年,預計8年就能收回成本,“作為投資方,我們享受相關的補貼政策,還可以通過發電實現一定的經濟效益。而對于糧食收儲公司來說,直接的經濟效益來自于屋頂租賃。除此之外,該公司的屋頂本來每年都要做防水,鋪上光伏板之后,防水費用就可以節省下來了。另外,糧食的儲存還有一定的溫、濕度要求,鋪設光伏板后能避免太陽直接暴曬。”
不僅是在平湖中心糧食儲備庫,隨著國家鼓勵和推廣分布式光伏應用,憑借節能減排、改善大氣環境的優點,分布式光伏應用逐漸受到人們青睞,聞泰通訊、斯達半導體等一批企業的屋頂上已經或者即將建設光伏發電系統,更有不少公益性場所的屋頂以及居民家的屋頂加入了這個陣營。
應用助推光伏企業“大步跑”
作為一個朝陽行業,近幾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助推下,光伏行業發展駛入“快車道”。應用越來越多了,這讓企業的生產更加有底氣。
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李仙壽告訴記者:“我們是制造業企業,產品端上有保障,我們生產起來心里更加有底。去做電站、開發項目,是實施戰略制高點的一個方法,我們企業也走出了國門,在國外接到了一些項目。”
“從原來單一生產電池片到現在的生產+應用,對公司的長期發展來說更有益,也更能抵擋各種各樣的市場風險。生產這塊的效益可能會受外部市場影響,但光伏應用系統安裝了之后,我們每年的收入就比較穩定了,這些電站每天都在發電,只要發電就有收益。”鴻禧的佘震宇告訴記者,接下來,企業會考慮做居民光伏示范小區以及農光互補等其他種類的光伏發電項目。
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近年來,我市光伏產業鏈條逐步完整,集群化趨勢日益明顯,已有昱輝、晶科、鴻禧、百力達、芯能5家企業被列入工信部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公告目錄,6家企業10項產品進入《浙江省光伏建筑一體化產品推廣目錄》。今年上半年,晶科、芯能、鴻禧等龍頭企業受益于下游電站業務開展,產值和利潤均有大幅增長。
光伏企業奏響奮進“新樂章”
繼承了2013年以來平穩發展的態勢,今年上半年,我市光伏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截至6月底,32家企業光伏產業的產值達到了148億元,增長了28%,占到全省光伏產業產值的40%左右。
談到快速發展的原因,市經信委副調研員楊河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分布式光伏的應用,“截至7月31日,全市電力部門共受理光伏發電項目578個,裝機總容量652兆瓦,已并網運行光伏發電項目480個,總并網容量464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受理和并網容量分別占全省的46.2%和49.2%,光伏發電應用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光伏應用也帶動了我市光伏產業的發展,拉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企業生產的硅片、組件等可以直接用到光伏發電裝置上去。”
記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我市或將出臺差異性政策,如鼓勵在學校、醫院、商場等公益性領域開展光伏發電項目。同時,我市會繼續加大光伏發電的應用,通過應用來促進產業的發展,并鼓勵現有企業帶動更多的企業走出去,去國外建電站。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市光伏發電項目的裝機容量達到800兆瓦,并網容量達到600兆瓦,光伏產業產值爭取突破300億元。
轉載聲明:本文由太陽能支架廠家-三維鋼構整理發布
轉載請注明來源:http://m.oawz.cn/xinwendongtai/xingyexinwen/133.html